按照“基层基础基本建设年”任务部署要求,蒙阴县着眼退役军人事务部基层联系点工作实际,坚持提前谋划、试点先行,一体打造县乡村退役军人服务平台,率先开展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工作。
一是分级搭建平台,精准化匹配联系人。省、市、县、乡镇联合联动,通过山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信息化平台,为全县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匹配联系人。3月12日,省厅工程师到蒙阴县开展信息化平台使用专项培训;3月24-26日,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抽调人员,到蒙阴县驻点指导信息化平台业务操作;3月27日起,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工作人员集中联合办公,搭建县直部门、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社区(村)等六级退役军人服务平台。借鉴枫桥经验,为本辖区内服务对象匹配联系人,每名工作人员联系5-10名服务对象,确保“人人联系退役军人,退役军人人人有人联系”。目前,乡镇本级机构、行政村、自然村所辖服务对象匹配联系人工作已完成85%的进度。
二是分类采集信息,精确化建立数据资料。按照“精、细、严、实”的工作标准,在信息化应用平台对服务对象进行精确分类,设立信息采集、业务工作平台统计查询等8大项,军队转业干部、退役士兵、伤残军人等35类人员,积极完善应用平台设立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就业状况等1352个指标,建立规范统一、类别清晰、齐全完备、精准高效的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电子信息大数据库,全面推进“互联网+”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同时,加强统计数据管理,打破业务板块数据壁垒,建立数据资料兼容共享机制,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三是分步建档立卡,精细化开展服务管理。前期,通过精准定位、精确分类,全面建立服务对象自然情况、身体状况、家庭信息等静态电子档案。其后,依托家务通APP客户端,通过登门入户、电话联系等方式初步建立服务对象从业现状、就业需求、个人诉求等动态电子档案。最后,结合静态和动态电子档案,对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进行分析研判,一人一策,分门别类建立就业创业帮扶卡、帮扶援助解困卡、走访慰问亲情卡、资金待遇明细卡、全程服务代办卡等各类联系卡,为足额保障待遇、严格政策落实、就业创业扶持、困难帮扶救助等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提供好基础基本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