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随着14个县区公开选岗工作的顺利完成,临沂市2025年安排工作退役士兵安置选岗工作圆满落幕。全市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退役军人安置条例》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安置”核心目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每一位安置对象“人岗相适、人事相宜”。

一、分批次推进,规范有序全覆盖
坚持早谋划、早启动,于7月2日至3日率先召开2025年安排工作退役士兵档案集中移交审核工作会。传达全省安置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安置政策,讲解档案审核标准及“退役军人安置一体化平台”使用方法,为全年安置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14个县区根据安置数量、安置进度等情况,严格按照“四公开一监督”阳光安置办法,分三个批次有序开展选岗工作,确保优质岗位充分使用、选岗过程公开透明。
二、创新工作模式,安置过程有精度
实施“331”安置工作模式,紧紧围绕“高质量安置”这一核心目标,强化“法治、政策、流程”三重思维,狠抓“服务、岗位、跟踪”三重保障。各县区严把时间节点,持续优化档案审核、计划编制和组织选岗等环节,全面加强事前协调对接和服务管理、事后上岗定岗和跟踪督导。坚持数字化转型,通过运用“退役军人安置一体化平台”,632名退役士兵全部实现报到接收、量化评分公示、分数确认、公开选岗全链条全要素数字化。费县创新性通过抖音直播选岗过程,让无法到场的家属和社会公众能够实时观看选岗流程,增强了安置工作的公信力和互动性。

三、精准匹配岗位,岗位质量有保障
今年我市提供的安置岗位质量显著提升,全市632名退役士兵中,安置到事业编制岗位的比例达到60%,市属事业岗位40个。通过提前公布岗位类别、工作地点、薪酬待遇、工作职责等信息,为退役军人留出充分的考虑时间,让退役士兵根据自身需要理性选择,大大提高了选岗满意度。

四、优化服务质量,跟踪回访有温度
选岗结束后,我市将继续做好送退役军人到岗位、跟踪回访工作。督促各单位及时签订聘用合同,按时缴纳社会保险。建立“线上+线下”回访工作机制,将新安置退役士兵的定岗定级情况、单位待遇落实情况等信息录入“退役军人安置一体化平台”,实现从“就业帮扶”到“稳定就业”的闭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