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沂蒙军号之走出军营的日子>>正文
凝心聚力谋发展 建功立业兴乡村——蒙阴县岱崮镇马子石沟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闫士照
2019-10-25 16:58  

“山光秃秃、地薄溜溜,靠天吃饭、土地刨食。”蒙阴县岱崮镇马子石沟村的村民常打趣道,“以前的日子,全看天。天给多少粮食,我们就吃多少饭。”

这真不夸张。马子石沟村山外连着山,荒山面积有2600亩,其中90%是山岭薄地,好年景产不了多少粮食,一遇到坏年景,常常就得举债度日。

日子过得艰难,在当地镇经委工作的闫士照坐不住了。作为退伍军人,他以“誓要山村变个样”的执着和勇气,于2004年回村竞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原本毫无生机的小山村,一时间生机勃勃,恍若春回大地。

闫士照是土生土长的马子石沟村人,从小是爬山头、过山坡长大的,再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大山了。他常常靠在山坡上想,“厚重的山,不应该沉寂,它应该爆发震天撼地的力量。”

当了村子的主心骨,闫士照始终把目光盯在山上,心思动在山上,探索出了“1换N”的土地流转新方式,即用村集体原有的好地,或把村民的好地集体承租下来,然后村集体用一亩好地置换村民几亩山地岭地或河滩,再将山地、荒滩统一开发治理。

通过“1换N”土地流转的方式,村集体土地由原来的20亩增加到460多亩,年均增加村集体收入8万余元,为发展农业生态旅游打下了基础。

有了土地,就有了发展产业的根基。闫士照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按照“集体领办、利润分成、户户受益”的目标,盘活村集体和村民土地资源,成立了莲花崮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合作社,建成集电商经营、加工生产、产品展销于一体的综合性游客服务中心,一心一意搞起了乡村旅游产业。

目前,全村已建成藕池26个、龙虾池1个,培育桑葚、金钱橡等经济林40亩,还建成中华蜜蜂园、草鸡养殖园、蝎子养殖园等数个特色产业园。

昔日种地为生的“农家人”办起了“农家乐”,一直盼望“走出去”的山里人如今“请进来”了城里人,日子也跟着一天一天红火起来。

随后,马子石沟村用一亩好地换多亩荒山的“1换N”土地置换的做法,也被省委组织部在全省推广。

发展好产业,落脚点是为民惠民。马子石沟村是纯山区村,原来村民依山就势,居住分散,生活不便。为让村民们搬出大山,闫士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对接上级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对7个自然村、175户村民进行了整体搬迁,建设成了2层住宅楼107套、老年周转房68套,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村子还建起了三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配套建设5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及马子石公园、湿地公园,满足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靠山富裕起来的村民,没有忘记大山。这些年来,闫士照带领村“两委”、党员群众实施了荒山绿化彩化工程,在2600亩荒山上栽植了30余万棵侧柏,为大山披上了崭新的绿色新衣。

如今的马子石沟村已建设成为青石山区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农业综合体,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沂蒙风情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昔日“穷山沟”,今朝“绿色银行”。退伍军人闫士照带领村“两委”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真正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生态富民、产业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用行动唤醒了沉睡的大山,也展现出了当代退伍军人的风采,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模范退伍军人。

临报融媒记者 张志强 通讯员 吴周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