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重要指示精神,传承沂蒙革命老区“军民情深”的红色基因,沂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县人武部创新制定《立功受奖军人家庭喜报送达流程》,以规范化、仪式化、温情化的服务举措,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军人家庭心坎上,在全社会奏响尊崇军人、关爱军属的时代强音。

一是规范化机制,让光荣时刻更有温度。沂水县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建立县级统筹制定标准化流程,乡镇街道服务站落实,村居社区具体实施,军地协同配合工作机制。从接收喜报、仪式筹备、喜报送达不超过3个工作日,确保“热乎”的荣誉及时送达。特别建立“一兵一档”信息库,从喜报接收、登记、核实、送达、反馈,安排专人负责建档登记,精准掌握军人立功受奖情况。“感谢部队培养,感谢政府关怀!”佩戴“一人立功 全家光荣”大红绶带的李昀晓父母接过喜报时热泪盈眶。这样的感人场景,正是沂水县规范喜报送达流程的生动注脚。
二是仪式化流程,让尊崇礼遇彰显高度。“喂喂喂,老少爷们注意啦,今天咱县上武装部、退役军人事务局、乡政府,来给咱们村老郑家送三等功喜报啦,小孩在外边当兵不容易,立了功咱全村都有脸面,家里没活的,咱上村委这里热闹热闹祝贺祝贺”。在圈里乡天晴旺村送喜报现场,村支书在村委会打开大喇叭喊道。“大喇叭提前播报、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打着横幅,身披绶带,手捧立功奖状”的热闹方式,让荣誉不再“静悄悄”。在具体实施中,沂水县突出“四个规范化”建设:物资配备规范统一,绶带、横幅、镜框喜报、慰问金牌等物资实行标准化制作;仪式流程规范有序,依据简朴热烈的原则,明确“村村通喇叭播报—队伍行进—宣读喜报—佩戴绶带—赠送牌匾—合影留念—座谈交流”七步流程;宣传报道规范审慎,建立“采集—审核—发布”三级把关机制;档案管理规范完整,实行“文字+影像”建档。通过“提前介入准备+全程跟踪服务”模式,让每个光荣时刻都充满“仪式感”和“尊崇感”。
三是温情化服务,让双拥传统焕发新彩。在沂水县喜庆热闹的喜报送达队伍中,少先队员们手捧鲜花,走在队伍前面,烘托出浓浓的拥军优属氛围。通过组织少先队员一起参与喜报活动,让孩子们耳濡目染,把这个好传统记在心里、传承下去。沂水县充分发挥革命老区双拥传统优势,建立“1+2+N”协同机制:由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人武部、乡镇服务站协同配合,宣传、团委、文旅等多部门联动。在喜报送达过程中,既有部队代表宣读嘉奖令的庄严时刻,也有地方干部嘘寒问暖的贴心服务,融入少先队员献花合影,再加上秧歌、红色快板等文化元素,让传统仪式焕发时代风采。“我们要让每一份喜报都成为流动的国防教育课,让每个送喜报场景都变成崇军尚武的实景课堂。”沂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立功受奖是军人的至高荣誉,喜报虽小,意义重大。新规实施以来,全县已规范送达喜报163份,开展事迹宣讲18场次,有效激发了广大青年应征入伍的政治热情和现役军人建功军营、报效祖国的志向。下一步,沂水县将持续完善“三化协同”机制,推动“光荣之家”服务保障提质增效,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双拥实践中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