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临沂双拥网>>双拥文苑>>正文
山与海的深情——我市双拥工作开创传承红色基因的“临沂模式”
2021-07-16 09:15   临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网站

□临报融媒记者王丽丽

“我的家乡我的舰”

伟哉,我沂蒙山

看罢电影《红海行动》,感觉那艘肩负救助、转移侨民的“临沂舰”才是整部影片的主角。战火纷飞中,侨民们平安地登上临沂舰,那一刻,就仿佛游子重回母亲的怀抱,满满的幸福感与安全感。看到电影中的这一幕,相信,每一位临沂人的内心无不充满震撼与骄傲。是的,“临沂舰”,她的名字能够出现在电影里,绝非偶然,一艘满载着爱与希望的军舰,她的身体里流淌的是沂蒙精神的血液,她代表的是军民鱼水交融,她象征着祖国母亲所能够给予她的孩子最真切的保护与温暖。

“在村里,我们举办了一个‘辉煌中国’展览,把《红海行动》的主角‘临沂舰’做成一个专题,循环播放。这是临沂人的荣誉。‘临沂舰’敢打必胜的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不断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王传喜为自己的家乡舰感到骄傲。

战舰就是流动的国土。2012年11月21日,舷号为547的国产新型护卫舰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后,被命名为“临沂舰”。

“临沂舰”是一柄海上利刃,从接舰开始,首批舰员就在“沂蒙精神”的激励下打赢了一场场硬仗:在入列不久的对抗比武中,临沂舰攻潜组获得搜攻潜团体第一,一举打破猎潜艇部队多年来对该专业比武金牌的“垄断”;在随后的多国海上联合演习中,临沂舰对空拦截百发百中,让外军同行刮目相看。去年,临沂舰参加海军竞赛性比武考核,取得“海鹰杯”第一名,“战神杯”“生命杯”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2015年,“临沂舰”在执行也门撤侨任务中,10天内3进也门战地,共计护送163名中国同胞及13个国家的269名公民,圆满完成撤侨任务,荣立海军集体一等功。国际媒体赞誉:中国“诺亚方舟”震撼世界。

利刃出鞘,从黄海到地中海、从渤海湾到亚丁湾、从太平洋到印度洋,年轻的临沂舰经受了一个又一个考验。

7年多来,临沂舰官兵把“沂蒙精神”与“忠诚、精武、能战”的舰魂一起融入血脉,铁心向党、苦练精兵,圆满完成重大任务40余项,舰艇航迹遍布三大洋,先后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军“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基层双拥创建模范单位”。

临沂舰上共有9名临沂籍战士,分别在航海、机电、卫生等各个部门工作。在家乡舰上服役,他们既是沂蒙精神的践行者,也是战友身边的宣讲人。

临沂舰是沂蒙精神和所在支队先锋精神交汇融合的见证者,更是延续发展的传承者。8月1日,海军“我的家乡我的舰”主题宣传活动在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临沂舰拉开序幕。“就因为共同拥有一个名字——‘临沂’,我们就拥有了一个相同的使命话题——强国强军。”临沂舰政委赵井冬的总结发言,道出了战舰与城市共同的“初心”。

沂蒙老区人民把无私无畏献给临沂舰,临沂舰官兵定会用光荣与梦想回报“第二故乡”——

“水兵叔叔,我最近一次测验考了班级第5名,下回我会继续加油的。”年初,接到受资助儿童时子涵的电话后,临沂舰航海部门副教导员方建辉心里乐开了花:“叔叔真替你高兴,下回争取考第一名。”抚今追昔,这已是舰员资助临沂市莒南县贫困儿童的第6个年头了。翻开临沂舰舰员们制作的“爱心簿”,临沭县青云镇、沂南县蒲汪镇、莒南县大店镇等多个贫困乡镇的学生受到资助,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大家的捐款金额和日期。舰党委专门设立了“临沂舰爱心助学金”,据不完全统计,该舰先后有500余人次参与爱心助学捐款,目前,已捐款帮扶50余名寒门学子继续求学,累计助学金7万余元。

静静的沂河水一路向南汇流入海,承载着临沂舰劈波斩浪驶向深蓝。

临沂舰先后出访靠泊10个国家的12座港口,每次上岸,舰上官兵都会向向国外友人、华人华侨发放临沂城市宣传手册、知名企业介绍卡等3000余份,向世界人民打开了一扇了解临沂的窗口,扩大临沂这座商贸之城的国际知名度。

在临沂舰,关注临沂市的发展,心系临沂市人民的幸福,是舰员们的一种行为自觉。8月2日上午,临沂舰官兵在临沂市沂蒙干部大学堂举办了“‘忠诚守初心、奋斗担使命’——我的家乡我的舰”专题报告会,前来聆听的党员干部挤满了会场通道。会场内,几个浪花白的海军制服身影格外引人瞩目,他们是来自海军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临沂号导弹护卫舰的官兵。

时空流转,变幻的是风云,不变的是红色基因。因为紧贴时代要求继承优良传统,使得“传家宝”在临沂舰上一直熠熠生辉——从黄海之滨的军港码头到沂河岸畔的会场,“临沂”这个共同的名字把劈波斩浪的军舰和一座有着深厚红色文化的拥军城紧紧连在一起。

临沂舰航空长张腾、报务兵郭燕等两人先后走上讲台向会场内的400多名临沂人讲述临沂舰上的人和事。不时响起的掌声一次次打断他们的讲述。

张腾作为临沂舰上的首批舰员,见证了临沂舰与临沂市结下的深厚军民情谊。多年前,看到临沂舰靠泊码头后哨兵在露天站岗执勤,临沂市的双拥部门送来一座可移动式岗亭,让哨兵们执勤时免受风吹日晒;得知舰上转运物资大多靠官兵肩扛手抱,临沂的爱心企业给量身定做了一部舰载可拆卸小吊车。

无穷力量,源于心灵深处强劲的律动。这是一次初心与使命的自我检视,更是一次山与海的深入交融。

老区人民把暖心的关爱铸入战舰,官兵们用装填炮弹的手拨动大海的心弦。

城以舰为荣,舰以城为傲。

细说临沂舰上小吊车的由来

赞哉,我沂蒙山

在追梦圆梦的时空轴上,强军梦与强国梦交相辉映、相互托举。

7月31日下午,临沂市“八一”双拥座谈会上,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说,临沂作为革命老区,要最广泛地动员凝聚广大军民意志,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推进双拥工作,想部队所想、急部队所急、解部队所难,倾心用力服务部队练兵备战……

镜头切换至今年暑假——

一个临沂爸爸带着正在临沂一中读高二、且生日就是八一建军节的儿子去了国防科技大学。那天,在国防科技大学的校园里,这个临沂爸爸,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你爷爷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你长大了一定要当兵,我这辈子没当兵,你一定要首先考虑报考军校……”

这个临沂爸爸就是山东联邦重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伟。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曾获“临沂市市长质量奖”。而他就是临沂舰上小吊车的打造者。

今年6月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刘军找到他,说,为了便于执行任务,临沂舰想在舰上安一个专门用于物资转运的小吊车,问他能不能帮忙做。

郭伟想也没想,立刻说行。

“作为临沂拥军优属协会的会员单位,这个任务交给我,我感到很光荣。临沂舰的下水、命名,我都关注着,看了红海行动之后,作为一个临沂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但是,在和临沂舰的赵政委、杨舰长等多次沟通后,他才知道这个小吊车虽然很小,但作为一种特种设备,要求非常高,自己的公司虽然是搞机械产品的,居然做不了。于是,他立刻联系泰安的厂家,让他们给帮忙做。

原以为是20多天的工期,在跟舰上对接时,才知道时间最多为10天。时间原本就紧张,而前4天的工作,还主要用于沟通舰上有什么要求。

“必须做到起吊安全、用电安全、角度准确,且便于安装、拆卸、保管等,共几十项要求。泰安厂家觉得提的要求太多,不太配合,但时间有限,我们的人只能耐心地做他们的工作。我们跟他们说红海行动临沂舰,他们也印象深刻,泰安公司的领导知晓了这事,安排专人负责,接下来,就一切顺利多了。”

郭伟专门安排了公司的两名技术人员,去泰安与厂家面对面沟通,协助工厂一块出吊车图纸,严格监督整个制作环节和使用材料。直到发货那一天,两名技术人员都一直蹲守在那里,每天晚上都向郭伟电话汇报小吊车的任务进度。两人长驻在那里,就是为了如果舰上有什么新的想法,便于及时沟通。

“对于厂家来说,这只是一个几万块钱的小活,可是对咱来说,却是一项政治任务。临沂舰是我们自己的舰,如果做得不好,就会影响使用,那我就是第一责任人。我惟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不能给临沂人丢脸。绝不能有任何借口做不好,绝不能说做不到,也绝不能说时间紧。”

产品成型了,试机很成功,他却不敢说自己成功,因为对于他来说,这只是前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赵政委提议,把临沂舰的LOGO和公司的LOGO都放在小吊车上,这对于他来说,是一项政治荣誉。

小吊车,很有可能会在其它舰上推广!

对于临沂舰上透露的这个消息,郭伟备感欣慰,就在前几天,他还给赵政委发微信,问小吊车使用情况怎么样,需要怎么整改?他已经提前准备好小吊车的备用零件及后续使用的工具。他想问问,临沂舰还有什么需要,他要把后期服务做到尽善尽美。

这个临沂舰上小吊车的故事,除了参与者,他没有告诉任何人,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说过,他想,终有一天,他会把这个故事详详细细、原原本本地讲给儿子听。

沂蒙山舰,以沂蒙山的名义

帅哉,我沂蒙山

“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

我市主动向中央申请命名一艘舰为沂蒙山。

因为,叫着同一个名字,从此心与心相联。

2016年2月1日上午,海军沂蒙山舰入列命名授旗仪式举行。海军东海舰队原副司令员沈浩少将向沂蒙山舰授予军旗、海军旗,颁发命名证书;91860部队原部队长靳航宣布舰名、舷号。

沂蒙山舰正式入列命名,极大地鼓舞了临沂人民爱党爱军的政治热情。为表达对沂蒙山舰的深情厚爱,“老家人”专程给沂蒙山舰送去了价值50万元的定制餐具。

靳航在讲话中指出,91860部队最新入列的船坞登陆舰以“沂蒙山”命名,是91860部队全体官兵的荣誉和骄傲。全体官兵将肩负老区人民的殷殷重托,满怀着无比豪迈的革命热情,充分发挥沂蒙山舰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增进人民军队与沂蒙人民的鱼水深情,进一步激发广大军民共筑海防、保卫海疆的坚强决心,使伟大的沂蒙精神在辽阔大洋上继续传承和发扬。

仪式上,临沂市与沂蒙山舰签订军民共建协议。

沂蒙山舰是我国自行研究并设计建造的大型船坞登陆舰,也是东海舰队战斗序列中的首艘071型综合登陆舰。它性能先进、装载量大、用途广泛、科技含量高,不仅具备超视距和垂直登陆作战能力,而且是两栖登陆作战编队的指挥中枢和海军执行远洋任务的核心力量。其主要使命是执行登陆作战,用于护航、海外撤侨、抢险救灾、医疗救援乃至于物资运输等。

沂蒙山舰领导告诉记者,沂蒙山舰自组建以来,就承载着部队转型发展、逐梦大洋的历史使命,担负着开拓奠基、开新图强的伟大重任,更寄托着各级党委首长和沂蒙老区人民的殷切期盼。入列以后,上级党委明确提出,将该舰打造成为走向深蓝的“先锋舰”、立体投送的“示范舰”、基层建设的“标杆舰”、人才储备的“种子舰”。3年多来,他们围绕打造“四舰”目标,带领官兵勠力同心、砥砺前行,部队政治思想、练兵备战、基层风气、人才培育、后装保障等各项建设稳步提升,先后参加了系列重大演习演练,担负了跟踪监视、物资转运、学员实习等多样化军事任务。今年4月,沂蒙山舰参加了纪念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连续被评为支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党组织、战区海军基层先进舰连标兵、全国党建新风先进单位。

军属是军人家庭安定祥和的守望者,用独有的坚强和自信,支撑着军人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沂蒙山舰上现在有3人是临沂人,担任操舵班长职务的宋建军就是其中的一个。还记得,妻子张伟在与他结婚时她便承诺:作为一名军嫂,绝不能拖后腿。婚后不久,宋建军就急急忙忙赶回了部队。丈夫不在,两家的老人便都由张伟来照顾。怀胎十月,她也独自一人挺了过来。她总是说,作为军人的妻子,吃这点苦头不算什么。他们喜获一对双胞胎。两个孩子慢慢长大,她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白天去医院上班,晚上回来陪孩子……为了这一句绝不能拖他后腿,她付出了无数的努力与汗水。

沂蒙山啊,到底有多少像张伟一样善良又美丽的军嫂?!

四千六百双拥军靴送到“沂蒙旅”

壮哉,我沂蒙山

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民爱军,军爱民,“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沂蒙旅是一支英雄旅,其所属部队最早可追溯至1928年5月由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在江西宁岗砻市组建的警卫队。1939年12月,沂蒙军分区在沂南组建,1945年8月,有了正式编制序列,先后参加了抗战时期鲁中反扫荡、岱崮保卫战、攻克蒙阴城和解放临沂战役,解放战争时期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开封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抗美援朝时期第二、四、五次战役和平金地区阵地防御作战等,是一支英雄的战斗部队。

沂蒙旅诞生发源在沂蒙,成长壮大在沂蒙,为解放临沂、建设临沂做出过重要贡献。几十年来,虽多次历经调整转隶,但无论换防何地,该部官兵始终和沂蒙百姓的心连在一起。

2016年7月16日,北部战区陆军原第26集团军“沂蒙旅”官兵,在即将开赴演练场前夕收到了来自沂蒙老区慰问团、沂南县群众做的4600双轻软、护脚、防臭的“拥军战靴”,价值100多万元,有力地保障了朱日和演习的胜利。

在慰问部队现场,沂南县委书记姜宁说:“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纳制‘千层底’布鞋、用小推车支援前线;新形势下,我们就要急部队所需,用当年纳‘千层底’的精神,为部队练兵备战出一份力。”

2014年初,原济南军区动员所属部队大力开展支援老区建设活动,“沂蒙旅”闻令而动,用3年时间在沂南县建设了一处3000多亩的“爱民植树造林基地”。在马牧池乡荒山上近百万株,让3000亩荒山披上绿装。

每年植树造林期间,民间拥军热情持续高涨,新老“红嫂”和驻地群众自发将亲手绣制的鞋垫、烙成的煎饼鸡蛋送到植树点的官兵手中,再现了战争年代全民参与拥军支前的场面。

原“沂蒙旅”政委吕忠说:“我部诞生在沂蒙,根在沂蒙。作为老区的子弟兵部队,‘沂蒙旅’将继续在全军打响特色品牌,坚持用沂蒙精神塑造官兵、锻造部队,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为改革强军作出应有贡献,不辜负沂蒙人民的深情厚爱。”

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和沂蒙红嫂精神的诞生地。近年来,该县以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县“五连冠”为目标,上下一心,军民共建,开创了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局面。该县每年至少拿出100万元,足额列支双拥工作经费。对于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提出需解决的一些突发或临时性的工作任务,采取“一事一议”、专项列支的办法,及时保证资金的落实。

由山东省委组织部、临沂市委、沂南县委共同投资1.4亿元打造的山东沂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沂蒙红嫂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共承接革命培训班3000多个,学习参观平均每年达30万人次。

2010年6月以来,沂南先后成立了沂蒙红嫂协会、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沂蒙兵妈妈拥军协会,先后到驻地部队和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原26军沂蒙旅等开展各项拥军活动120余次,赠送沂蒙老区爱心鞋垫10000余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拥军之路。沂南成立拥军车队,驻军官兵在城区内可免费乘坐双拥出租车。近3年来,依托临沂信息工程学校、沂南志华驾校等,为现役官兵、退伍军人和军嫂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200多人次。

“又吃上‘兵妈妈’的饺子了!”

慧哉,我沂蒙山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表现出沂蒙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对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无限爱戴,展现了沂蒙精神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执着追求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政治信仰。

临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双拥办主任刘军说,双拥工作源于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精神的熏陶,临沂的双拥工作是临沂党政军民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新的时代条件下,全市上下大力发扬光大沂蒙精神,在临沂这片红色热土上续写了新的拥军篇章。每年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临沂市委市政府都会成立拥军慰问团,到驻临部队、沂蒙旅、临沂舰、沂蒙山舰及军休干部、军烈属、残疾军人家里进行走访慰问。

今年八一建军节,临沂市拥军慰问团登上“临沂舰”,和官兵们一起共度节日。全国双拥模范、沂蒙新红嫂、山东朱老大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呈镕也在慰问团之中。

“又吃上‘兵妈妈’的饺子了!”中午,水兵餐厅的餐桌上端上了热气腾腾的水饺。此次,朱呈镕给官兵们送来1200斤各种口味的速冻水饺。她一上舰,就径直到了厨房,亲手为官兵们煮水饺。

因水兵们出海海域不定,担心他们长脚气,这次上舰,朱呈镕特地带来自己亲手缝制的100双鞋垫。

据悉,17年间,朱呈镕的拥军行程26万公里,足迹遍布全国600多个军营。

接过“沂蒙母亲”的拥军接力棒

美哉,我沂蒙山

强国必先强军,在沂蒙精神的感召下,临沂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支前拥军模范,抗日战争时期的“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和平年代下的“拥军模范”、“沂蒙新红嫂”,他们秉承着对子弟兵的爱,把拥军事业越做越大。我市先后成立了拥军优属协会、沂蒙红嫂协会等多家社会化拥军组织,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国防建设的强大合力。

于爱梅的奶奶是沂蒙母亲王换于。抗日战争年代,王换于家成为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首长机关所在地。当时,王换于担任艾山乡副乡长,带领全家为八路军做军鞋、筹军粮,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救助八路军伤病员,创办了战时地下托儿所,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

“奶奶是我一生的榜样!”长大后的于爱梅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军嫂。她毅然接过了拥军接力棒。每年“八一”建军节、新兵入伍,她都要把自己亲手绣制的鞋垫和购买的土特产等物品送到部队官兵手中,走上了自费拥军的道路。

于爱梅每个月只有2000余元的退休金,可她每年用于拥军优属的花费都在1万元以上,十几年来,她用于购买拥军慰问品的资金达20万余元,还向部队官兵赠送的鞋垫就有5000余双。

2006年,她向“中国和平基金会”申请了10个补助名额,由基金会每年向县内的张红英、王桂花、范桂君、周锡芳、周锡芬等10位老“红嫂”提供1200元生活补助。很快,她又组织发起成立沂南县“沂蒙红嫂协会”。

2012年10月2日,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游人如织。一座普通的山村农家院,一场生动的“红嫂精神”主题演讲正在进行。讲到动情处,台下闻者无不落泪。演讲结束,现场掌声一片。

演讲者正是于爱梅,她所作得题目是《沂蒙母亲和她的儿女们》,这天正好是她义务所作的第400余场“红嫂精神”报告。

2009年,县里整合红色资源筹建沂蒙红嫂纪念馆,于爱梅主动申请为党员干部、群众做义务报告,成为一名义务“编外辅导员”,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讲5场。就这样,几年间,她先后为党员干部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1000多场。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于爱梅作为四个群众代表之一,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2016年,她又发起成立了“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

2017年,她被评为全国最美拥军人物。

费县“两个崇尚、两个传承”在全省推广

传哉,我沂蒙山

崇尚军人、崇尚英烈,传承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即“两个崇尚、两个传承”。

2019年4月25日,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山东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向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各军分区(警备区)政治工作处联合转发了费县开展“两个崇尚、两个传承”宣传教育活动经验做法的通知。

内容如下:

费县县委、县政府、县人武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烈褒扬纪念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退役军人事务部等10部门“传承·2019清明祭英烈”部署安排,组织开展了“两个崇尚、两个传承”宣传教育活动,开掘资源优势,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活动形式,营造了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激发了全县军民爱党爱国的政治热情。现转发他们的经验做法,供学习借鉴。

费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战争年代,全县有1.2万人参军,15.6万人支前,1739名优秀儿女献出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赞歌。

建成一批红色教育设施。费县是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评定的首批10个“中国红色地标”之一。该县开发建设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博物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3A级旅游景区、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纪念馆AA景区。全县已新建教育纪念设施70余处,设立英模人物宣传栏480个。陈明、辛锐烈士陈列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二医疗所旧址复原及五圣堂抗大一分校旧址等改造提升工作正在进行。

打造一条红色传承线路。以县域内知名战斗发生地、革命前辈战斗生活地、先烈牺牲地、军民双拥共建地、红色文化传承单位等为基本点,串起费县红色基因传承线路。将大青山胜利突围路打造成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党员干部群众接受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通过重走革命路、重温革命史,提振精气神、永葆先进性;将抗大中学、八一爱民学校、薛庄镇幼儿园打造成军民携手共建、传承红色基因的示范单位,让红色传统代代相传;将费城战役纪念碑、东流抗日自卫纪念馆打造成再现费县光辉战斗历史的重要纪念设施。

出版一套红色文化读物。县委党史办编印了《费县红色记忆》、县民政局编印了《费县老兵》、东蒙镇编印了《红色档案》等。这套记录历史、普及大众、感动人心的红色读物印制10万余本,免费发放给党员干部、中小学生等。其中,《费县红色记忆》收入了1949年前战斗生活在费县的老革命、老党员对费县革命历史的回忆录、费县党史工作者撰写整理的文章及相关文献资料共50多篇。《费县老兵》寻访收集了本县籍320名老兵战斗、生活的感人故事。

培养一支红色宣传队伍。大青山党性教育基地先后接待中央党校等各类班次5000余个,培训学员30余万人次,接待群众100万余人次。薛庄镇老战士苏立胜,孟良崮战役中失去了一条腿,他以残缺之躯先后做演讲报告20多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拍摄一部红色记忆专题片。费县有关部门组织专门力量采访革命老兵,抢救性保留珍贵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制作《红色基因代代传》专题片。《红色基因代代传》在县广播电视台定期播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同步对外发布宣传,用立体化的传播手段,推进沂蒙精神走进千家万户,从传承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

开展一系列优抚服务活动。围绕“让光荣对象荣光”目标,费县广播电视台开设“英雄榜”“最美退役军人”专栏,寻找英雄事迹,挖掘110名“最美老兵”故事。

眼下,费县组织开展的“两个崇尚、两个传承”宣传教育活动,正激励全县党员干部和广大军民弘扬沂蒙精神,筑牢思想之根、精神之柱、信仰之基。

沂蒙革命纪念馆有支“红色故事宣讲团”

颂哉,我沂蒙山

“不忘初心跟党走·沂蒙精神驻我心”。

沂蒙革命纪念馆“红色故事宣讲团”于2017年10月组建,开展红色故事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系列活动,至今已宣讲28余场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自组建以来,红色故事宣讲团先后奔赴海军“沂蒙旅”、青岛海军某基地、武警临沂支队、临沂朴园小学、临沂杏园小学、临沂二小、临沂市临沭县大兴镇高埠新村等单位部门进行宣讲,饱含深情、满怀激情地讲述了《革命夫妻陈明、辛锐》《渊子崖村自卫战》《巾帼英雄陈若克》《沂蒙红嫂明德英》《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等一大批反映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奋勇抗战,以及沂蒙妇女拥军支前、救护伤员的感人故事。

2017年12月19日,沂蒙革命纪念馆红色故事宣讲团来到武警临沂支队,为官兵们进行了一场红色故事宣讲会。当日下午,在武警临沂支队会议室,一场主题为“不忘初心跟党走,沂蒙精神驻我心”的宣讲活动正在进行。宣讲团成员讲述的一个个红色故事,让在场的官兵动容。

2018年2月,沂蒙革命纪念馆红色故事宣讲团跟随临沂市走访慰问团奔赴海军“沂蒙旅”,1000多名官兵聆听了宣讲团成员讲述的发生在沂蒙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

宣讲当天,气温骤降、大雪纷飞,宣讲团成员穿着整齐的工装,冒着严寒,精神抖擞的站在部队礼堂的主席台上。他们饱含深情地讲述着战争年代沂蒙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奋勇抗战,以及沂蒙妇女拥军支前、救护伤员的感人故事。《沂蒙花开》朗诵,配合电影《沂蒙》视频,真切诠释了何为水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全场官兵无不潸然泪下。

朝阳连四班班长尹默俊说:“我是含泪听完的宣讲,‘沂蒙母亲’、‘沂蒙红嫂’对子弟兵的照顾,深深感动着我们。革命前辈为我们的解放事业奉献了一切、牺牲了一切,我们更应在保家卫国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传承沂蒙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宣讲团成员能够多来部队,特别是为新入伍的战士宣讲革命精神,进行红色教育。”

岱崮连四班战士于子祥说:“作为临沂籍的战士我很骄傲,听我们沂蒙大地的英雄故事我非常自豪。我们沂蒙旅是从沂蒙大山里走出来的,沂蒙旅的壮大和强大与沂蒙老区分不开。通过聆听此次宣讲,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我们的根在哪里。”

我市正在努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沂蒙,你是一座高高的山

近年来,临沂市接续传承红色基因发展城市建设,勇担富国强军重任,“全国双拥模范城”每四年争创一次,2004年、2007年、2012年、2016年,我市已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在2012年的命名表彰大会上,我市作为唯一地方代表作了典型发言。2017年,又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代表,受邀出席了中央举办的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

临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晓东告诉记者,我市正以“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决心,全力以赴推动我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他说,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我市最鲜明的底色,也是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我市将发扬光大沂蒙精神作为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首要任务来抓,打造独具特色的沂蒙双拥品牌,不断擦亮“全国双拥模范城”这块金字招牌。

为凝聚双拥工作的强大合力,临沂市、县、乡三级分别成立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党政军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在各成员单位确立双拥工作联络员,在城乡社区普遍设立双拥工作站,在临沂兴大集团、沂蒙国防教育学校等部分企事业单位设立双拥工作机构,形成了党政军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各司其职、行业单位积极参与的双拥工作组织体系。

近年来,我市每年至少拿出200万元,列支双拥工作经费。对于一些突发或临时性的工作任务,单独列支。

红色精神润物无声。为夯实双拥宣传阵地,临沂先后投资10亿元对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纪念场馆进行修缮和扩建,打造了沂蒙红嫂纪念馆、沂蒙革命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等18个特色教育基地,每年为100多万人次进行革命教育。在市、县主要路段精心打造了将帅广场、红嫂广场、沂蒙广场等红色文化设施,修复、维护革命遗址、战斗遗址200余处。目前,我市已有5处纪念设施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一处处遗址、一件件实物,都是弘扬沂蒙精神最生动的教科书。

红色文化直抵人心。为打造双拥文化品牌,我市先后举办了双拥文艺晚会、沂蒙精神图片展、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展、庆祝建军90周年有奖征文等活动,协助拍摄了电视剧《沂蒙》、电影《沂蒙六姐妹》等红色文化影视作品,精心创作大型水上红色芭蕾《蒙山沂水》、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等红色艺术精品,生动刻画了战争时期沂蒙军民舍生取义的英雄形象,艺术展现了沂蒙精神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

八百里沂蒙,沂蒙精神薪火相传。为寻足迹,觅初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创办了临沂双拥网站,在临沂日报开设了“走出军营的日子”专栏,加强对退役军人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2017年7月,我市隆重启动了“沂蒙精神沂蒙兵”万里行活动,成立了由军地领导、媒体记者和社会志愿者参加的采访团,行程3万余公里,赴全国各地采访报道了15名全军范围内荣立二等功以上、在艰苦边远地区服役、执行维和任务或成绩突出的临沂籍官兵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这些临沂籍官兵身上,无不深深印刻着沂蒙精神的烙印。

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兵者,国之柱石;民者,国之根基。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党和人民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共同抒写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壮丽史诗。

退役军人工作事关强国兴军大业,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临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于2018年年底组建,自组建以来,该局主动作为,退役军人工作有声有色,满腔热忱为退役军人办实事、解难事。

为不断增强退役军人的获得感、满意度,我市不断拿出更多更有含金量的岗位,用心用情,持续提高退役军人的安置质量。

2017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7.2亿元,为24389人次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落实了相关政策。开发了11612个专项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就业,解决了9330人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接续及参保缴费问题,对2001户住房困难家庭落实了住房保障措施,对1243户生活困难家庭给予了救助。自2015年以来,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补助金3.64亿元。

“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我市积极探索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平台、金融、人才和服务支撑。

精心制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计划,组织自谋职业退役士兵参加就业创业培训,目前,全市退役士兵参训率、就业率分别达到95%、90%。我市还专门部署开展了全市村党组织书记选配改革,推荐87名优秀退役军人党员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把退役军人推向全市乡村振兴“战场”的第一线。

“拥军贷” 铸就浓浓“鱼水情”

军人是这个世界“岁月静好”的负重前行人,守护着祖国的今天和明天。

2017年,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山东金融系统率先提出“信贷拥军”理念,创新推出“拥军贷”信贷产品,选取临沂12家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填补了军人群体信贷服务的空白。针对现役军人、退伍军人和军人家属等服务客群,量身定制了“现役军人贷”“退伍军人贷”“军属幸福贷”“功勋军人贷”等信贷产品。

截至目前,我市已累计完成“拥军贷”授信额度8.5亿元,发放贷款7亿元,为军人军属让利4700万元,此举得到了省双拥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据悉,兰山农商银行办理“拥军贷”业务1404笔,金额18271万元。该行对“拥军贷”产品精细设计,执行同类、同档次贷款执行利率下调10%,其中:对参战或参与抢险救灾期间荣立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荣誉称号,做出重大贡献的,再下调10%。“拥军贷”授信最长期限可达5年。原则上信用类最高限额可达30万元,消费类最高限额可达50万元,生产经营类贷款最高限额可达到500万元。针对“拥军贷”客户采用上门服务方式,以表达银行的敬意。该行还形成了包括金秋银装拥军贷、光伏拥军贷、农机拥军贷等在内的系列拥军贷产品。

临沂市天行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是临沂当地知名的综合类驾驶员培训学校,由退伍军人创办,并招聘了大量退伍军人教练,不少退伍军人的人生在此重新起航。去年10月份,兰山农商银行对天行健开展走访调研,成功探索出“拥军贷+精准扶贫”军人俱乐部模式。针对天行健的人员配备、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情况,兰山农商银行为其制订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家庭亲情拥军贷系列产品相结合的融资方案,为天行健创品牌提供了资金后盾。

今年46岁的全先文,1995年12月退伍。1996年8月,他自筹资金购买了一辆出租车,在市区跑出租,这一干就是6年。2003年,他卖掉出租车,多方筹集资金,加上在枣沟头农村信用社申请的3万元贷款,办起了一个小板材加工厂,企业逐步做大,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2015年,他放弃了经营多年的板材厂,在村内搞起了肉牛养殖生意,仅一年多时间,存栏肉牛就达到150余头,并于2017年5月成立“临沂市兰山区先文肉牛养殖场”,计划于2019年底存栏量达到600头。可资金问题成了拦路虎,2017年10月,兰山农商银行枣园支行的业务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很快就为其发放了100万元的拥军贷款,并且利息比正常类的贷款每年节省1万多块钱。为表达感恩,他致富不忘家乡,不但为村里捐资修路,还接收了不少复员转业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到他的厂子里就业。

薛莲,莒南县道口镇人,丈夫史家波2001年光荣入伍,目前正在山东青岛某部队服役,他多次担当亚丁湾护航任务,常常无暇顾及家中妻儿老小,作为军嫂的薛莲担起了家中生活的担子。兰山农商银行东关支行客户经理通过网格化走访,了解到军嫂薛莲在经营上面临资金困境,上门向薛莲介绍“拥军贷”。仅仅两天时间,就为她定发放了30万元的拥军贷,并给予下浮20%的利率优惠。有了“拥军贷”的支持,薛莲从一名普通工人,很快成长为年销售额200万元,年盈利额20万元的化妆品牌代理商。每每和丈夫通电话,她都忍不住说说兰山农商银行的好。

“沂蒙战士守边疆,农商银行在后方”,兰山农商银行作为沂蒙本土的金融机构,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双拥”工作。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一次参军、一生光荣”

凡国之重也,必待兵之胜也。

军事实力在大国博弈中的地位作用正越来越突出。军人,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都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如山重任,他们将青春与热血挥洒在军营,被誉为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2017年6月8日上午,一行人来到了沂南县抗战老兵郭智义家中,“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在郭智义老人家中,大家一起为郭智义老人唱起了生日歌,老人高兴地吹灭了生日蜡烛。还非常热情地分享了在战争年代获得的证书和荣誉,郭智义老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虽然今年已经95岁高龄,但是老人看起来精神矍铄。“谢谢大家还能想着我们这些老兵,你们能来我太高兴了。”老人的眼中噙着泪花。

据了解,目前,临沂市共有抗日战争时期在乡复员军人816人,从2017年6月8日起,我市民政局、市拥军优属协会携手部分爱心企业开展“铭记历史致敬老兵”活动,为抗战时期入伍的在乡复员军人送生日蛋糕祝寿。

一次参军、一生光荣。每一位军人,国家都不会忘记曾经的付出。为倡树关爱军人、尊崇军人的鲜明导向,我市扎实推进光荣牌悬挂工作,为33.8万户家庭悬挂了光荣牌。“光荣牌”虽然不大,但是承载的确是满满当当的荣耀。

记者获悉,自今年4月份开始,我市在旅游景点实行军烈属免费开放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政府指导价景区对现役和退役军人免门票费,公交车实行军人免费乘坐,各路、桥、停车场对军车免收通行费和停车费,营造了当兵光荣、军人优先的社会氛围。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我市对军烈属子女入学入托出台相应优待办法,2015年以来,根据现役军人意愿,累计为807名现役军人子女、661名转业军官子女、18名烈士子女,就地就近安排入学入托,并根据不同类别军人子女,分别按照当年录取分值的10%、5%、3%的标准,降低分数录取。

临沂还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三属”抚恤标准一体化。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政策,2015年以来共为50万人次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定补资金共29.3亿元,为近2.4万户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6亿元,为全市荣立二等功、三等功现役军人家庭发放慰问金110余万元。

军人生来为战胜。打赢,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责任与使命。新时代革命军人要努力锤炼“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打赢本领,尽好守卫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安宁之责。国无战事,但军人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打赢意识。当前,四海并不平静,天下仍不太平。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加紧练兵备战,时刻做好上战场为祖国而战的准备,履行好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

为此,我市坚持输送高质量兵员。深入实施“优质兵员工程”,在全市适龄青年中优选预征对象,严把审查关口,提高兵员质量,涌现出了以新时代忠诚卫士王成龙、救火英雄徐鹏龙、赵永一、张帅、康荣臻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临沂籍优秀军人。

“沂蒙兵”已成为一块金字招牌,叫响全国。我市临沭县已连续58年实现无责任退兵,成为全国纪录。

有一种目光始终关注着沂蒙儿女,有一种情怀始终情系着沂蒙儿女。新时代的沂蒙儿女,惟有像先辈一样,发扬军爱民、民拥军的光荣传统,才能让军政军民团结之树根深叶茂、永葆常青,才能凝聚起同心逐梦、共创未来的磅礴伟力。

如果山也有梦想,那么,海就是山的希望;如果海也有所期,那么,山就是海的后盾。

八百里沂蒙,看万山红遍。群力谁能御?齐心石可穿。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