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沂蒙军号之沂蒙老兵>>正文
疾风知劲草 烈火炼真金——沂蒙老兵彭安廷追忆峥嵘岁月
2020-07-29 14:49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是“全勤”,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砥砺冲锋;战争胜利后,他主动“解甲归田”,在家乡的土地挥汗如雨,从未向国家伸手邀功;如今,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安享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他,就是罗庄区褚墩镇兰山村村民、97岁的退伍老兵彭安廷。

“我15岁就参加革命,打的仗都数不清了,就是没受过伤。我命大吧!”5月27日,彭安廷坐在家中回忆起自己的革命生涯,不时跟记者打趣,脸上满是慈祥的笑容。

彭安廷是土生土长的兰山村人。小时候家里穷,为补贴家用,他给村里的地主放猪,每年领10块工钱。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兰山村,这让彭安廷本就贫苦的生活雪上加霜。

“鬼子来之前,村里很多人听到风声都逃难去了。我母亲跑不动,所以我也没跑。”彭安廷说。

彭安廷回忆,鬼子进村就开始抓壮丁,把村里的青壮年抓到到村北两座小山上砸石头,修建了两座碉堡。彭安廷也在壮丁之列。碉堡建成后,每座山上各驻扎了一个中队。兰山村成为日军的一处据点。

“鬼子对壮丁连打带骂,不给饭吃。没活路了,就得找共产党、闹革命。”从那时起,革命的种子开始在彭安廷心里生根发芽。1938年,他参加了当地的武工队,活跃在郯城、兰陵一代,跟鬼子打游击。

1944年,彭安廷已成为一名优秀的武工队战士。他跟随队伍到了江苏省新沂市,并锁定了作战目标——驻扎在该地的一个日本中队。一天夜里,经过周密部署,他和几名战友乔装打扮,混进该日本中队。趁敌人不备,当场将中队长俘虏,并命令所有日本兵放下武器。

敌人惊慌失措,纷纷举双手投降。彭安廷等人迅速放出信号,埋伏在附近的大部队一拥而入,大获全胜。最终他们缴获8门60钢炮、12挺机枪、100支步枪,俘虏100余人。彭安廷荣立特等功,奖励了100块银元。

“也有缴获不到战利品的时候。”彭安廷说得兴起,又想起端掉另一个日本中队的故事,“那是在层山镇,也是一天夜里,我们趁鬼子戒备不严,用钢炮炸塌了鬼子的炮楼,再跟上射击,打死了200多个鬼子。”彭安廷越说越来劲,忍不住学起钢炮的轰鸣声,仿佛又回到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彭安廷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担任排长,参加了解放战争。在淮海战役中,他的部队在江苏碾庄与国民党反动派激战7个昼夜,最终取得胜利;在渡江战役中,彭安廷随我军参战,解放了南京、上海。而正是这次战役中,他双腿受凉,落下了病根,每年冬天都需要用火烤膝盖。

新中国刚刚成立,举国上下沉浸在当家作主的喜悦中。美帝国主义却在我们近邻朝鲜挑起战事。彭安廷义愤填膺,第一时间随部队跨过鸭绿江,与美王牌军——麦克阿瑟精锐部队展开殊死一搏,重创对手。1953年停战后,彭安廷回到祖国。

“我没文化,当不了干部,不能拖国家后腿。”彭安廷说,战争结束后,他主动选择复员回家乡务农,而陪伴他的,则是一枚枚的军功章。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着这些军功章,从未主动跟人提起,更没有拿来邀功。

“为了新中国,那么多战友都牺牲了,光跟着我当副排长的就没了9个。我能活下来就已经很好。现在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有这么好的日子,还要跟国家谈什么条件呢?”彭安廷说。

这就是一位耄耋之年沂蒙老兵的爱国情怀。夕阳垂暮,英魂不朽。硝烟虽已远去,矗立在沂蒙大地的红色精神坐标历经岁月洗礼,却愈发熠熠生辉。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