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军号之沂蒙老兵)
戎马丹心报家国
——记沂蒙老兵武汉安
“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兵,党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在沂水县沂城街道前埠东社区,经常见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围着一位老人听革命故事,这位老人就是武汉安。别看他今年已有96岁高龄,但他讲起以前的事情,仍然历历在目。
1924年6月,武汉安出生在沂水县后善疃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从小就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恶行,反抗的种子早早在他心中萌发。1945年1月,19岁的他加入鲁中军区12团,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
参军当年,武汉安就参加了著名的“安丘战役”。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战斗,所在的12团负责攻击夏坡一带的日伪军主力部队。
“那时候年轻、胆子大,一心就想上战场杀鬼子。”武汉安回忆,战斗整整持续了1天2夜,团长、指导员亲自率兵冲锋,没子弹了,就从被打死的敌人身上找;前方的战士倒下,后方的战士立刻补上……仗打赢了,武汉安也凭借英勇表现,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3月参加莱芜战役、1947年6月参加孟良崮战役,1948年12月参加淮海战役……武汉安自己也记不清究竟经历过多少次战斗,但他每次都冲在最前面;步兵、通讯员、特务连神枪手、通讯排副排长,无论什么身份,他都做到吃苦在前,甘于奉献。其中在淮海战役中,武汉安忘我作战,下了战场才发现左臂被子弹打穿,鲜血染红了衣袖,留下了永远的伤痕。
“作为党的人,为建立新中国出力是自己的本分。我现在不是过得很好吗?”寥寥数语,却折射出这名老兵的铮铮铁骨。
1949年4月,在上海战役中,武汉安带领6名战士在架设电话线时,与国民党一个连队遭遇。国民党军怕有埋伏,没有开枪。千钧一发之际,武汉安拿起只架到一半线的电话喊道:“团长,敌军已进入口袋,快包围!”听到这里,草木皆兵的国民党军一哄而散。武汉安等人不仅完成了架设电话线任务,还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他被评为“战斗英雄”,授予一等功。
1950年10月21日,时任26军76师228团通讯连电话排排长的武汉安响应党中央号召,进入朝鲜。
“选择去朝鲜战场,就随时准备为了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牺牲自己。”武汉安说,在1951年的钟悬山阻击战中,他和战友在纷飞的大雪中深入敌后阵地,搜集、缴获大量电线。利用一夜时间,奇迹般架设了3条、200余里电话线。
“我架电线的那个山头,上去的时候都是大树和茅草,下来的时候都已经都炸成了墟土。”此次战役,他所带班获得“连得上畅通无阻荣誉班”军旗,荣立二等功一次。在朝鲜期间,武汉安个人还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
1983年离休后,武汉安回到家乡。他没有选择安逸,而是成了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乡亲们谁家有了困难,他都会义务帮忙。谁家有纠纷,他都去管。大伙儿都说武汉安是个大好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武汉安的心。他拿出省吃俭用省下的500元钱,捐给抗疫一线。他说:“共产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国家有难,就要多为国家做些事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夕阳晚照,初心如故。武汉安,这名土生土长的沂蒙兵,对党的忠诚融入血液,对人民的热爱深入骨髓。无论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还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都默默燃烧着不灭的豪情,释放着磅礴力量。临报融媒记者 石明兴 通讯员 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