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围绕弘扬光大沂蒙精神尤其是“军民情深”内涵,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服务保障,有效推动退役军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大抓思政引领。发挥“沂蒙军号”思想政治品牌作用,播发52期电视栏目。壮大退役军人村干部队伍,全市现有“兵支书”1044名、占比28%,“兵委员”5703名、占比21.7%,6月发布20名“沂蒙优秀兵支书”事迹,王成成获评“齐鲁最美退役军人”。评选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13处、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23处,持续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活动,全市组织139场,2.7万人参加。为2800名新战士、3380名退役人员送上“第一课”,引导他们当好沂蒙精神践行者。
二是强化安置保障。创建“数质安置”服务品牌,去年62名转业军官全部安置到参公以上单位,732名符合条件退役士兵中安置到事业单位比例61.2%、其他全部安置到国有企业,经验做法被省厅简报刊发。常态化开展“荣归沂蒙 再启征程”系列活动,办好迎接仪式,提供报到落户、组织关系转接、保险接续等退役“一件事”服务,提供服务2300余人次。扎实推进退役军人档案规范管理,完成档案数字化28万余份,全省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工作座谈会在我市召开。
三是精心保障就业。组织退役军人就业“百千万”活动,即“服务进百镇”,深入108个乡镇,讲政策、谈创业、送岗位、传技能;“联系助千企”,与2897家军创企业建立联系;“万岗帮就业”,组织退役军人招聘会等25场次,提供岗位2.3万多个,发放就业创业贷款9594万元,贴息632万元。完成适应性培训1815人,开展技能培训1012人,实现应训尽训。遴选4家企业参加全国创业创新成果展交会、10家军创企业参加首届山东省暨黄河流域退役军人创业创新成果展销会,推荐5个项目参加山东省第三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获奖数量全省最多。就业创业做法入选市级改革案例。
四是做实优抚褒扬。持续开展“光荣单”送达活动,发放抚恤补助资金9.12亿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52亿元,完成10万名重点优抚对象身份年度确认。细致做好52处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维护,部署开展3轮全覆盖式排查整治。累计接待参观学习超过300万人次,推荐滨海革命烈士陵园申报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探索“一平台一标准一办法”模式,扎实做好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争取到了全省优抚褒扬纪念工作会议。承办全省“学思想 颂英烈”英烈讲解员大赛,10名优秀选手参赛取得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举办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复赛(山东站),我市2名选手晋级全国大赛决赛,均荣获二等奖。
五是密切双拥共建。聚焦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春节、“八一”期间走访部队官兵,积极保障96756部队移防需求,协调做好家属楼土地置换及营区配套设施建设等。邀请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等30多支部队(单位)到临沂接受红色教育。常态化开展“共享军功 见证荣耀”喜报送达活动,在《临沂日报》发布1126名立功人员荣誉事迹,敲锣打鼓把立功喜报送到军人家庭。3月、9月,分批保障2800余名优质兵员应征入伍。朱呈镕被中央宣传部等4部门授予“最美拥军人物”称号,在省级以上媒体报道我市双拥人物、优秀退役军人事迹60余篇(期),在省双拥主题文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奖项26个。4月,迎接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调研,赢得全国双拥办领导充分认可。
六是提升军休服务质量。构建市、县、乡镇服务站三级联动的“大军休”服务体系,制定《军休干部疗养办法》等16项制度规范,赴潍坊、烟台、威海3市学习考察,强力推进军休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等重难点事项,实现由后进到先进的跨越。省两批军休干部荣誉疗养、首届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乡村振兴研讨班在临沂举办。
七是巩固基层基础建设。严格落实“五有”“全覆盖”要求,持续加强“四级”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情暖沂蒙老兵”等活动,走访3.4万人,发放慰问金777.5万元,入选全省服务保障工作案例5篇,沂水县高培龙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主任(站长)”。6月份,在我市召开了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现场培训会。临沂市作为“走在前 开新局”山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大型融媒直播首站,播放量160余万人次,在线评论1.3万条,实现开门红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