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动态>>工作交流>>正文
蒙阴:脱下戎装志不改 乡村振兴添荣光
2023-12-01 16:33   退役军人事务部

这里,是英雄孟良崮下的蒙阴县垛庄镇南蓉芙村,也是李大明任职“第一书记”的第六站。从2012年起,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信访局的李大明响应组织号召,驻村帮扶,一帮就是11年。其间,他先后在4个乡镇6个村,连续五届任职“第一书记”,4次被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今年“八一”前夕,李大明又被评选为临沂市“沂蒙最美第一书记”和蒙阴县“十佳最美退役军人”。

  李大明,今年56岁,18岁参军,服役于北京卫戍区,1998年9月从部队转业。14年的军旅生涯里,他3次受到嘉奖,1次荣立三等功。县里用其所长,把他安置到驻京联络处。2004年3月回到地方,在更多优厚的岗位选择面前,他没有犹豫,主动请缨到麻烦最多、和群众打交道最多的县信访局做来访接待工作。在信访科长岗位的8年里,面对群众各种各样的诉求,李大明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和老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以心换心、说事拉理打开“心结”,抽丝剥茧把合理诉求和合理成分最大限度地解决掉,20多件疑难问题在他手上化解。

抓班子带队伍 凝聚发展力量

  2021年10月,李大明来到南蓉芙村。村子离孟良崮不到4公里,全村223户822口人,回族人口占三分之二,是蒙阴县唯一一个民族村落。

  与此前的四届任职村不同,民族村里怎么干?如何尽快打开局面?李大明初来乍到,感觉“老兵”遇上了新课题。但他仍坚信,不论在哪里,组织振兴才能乡村振兴。把党员干部的工作抓起来,这是突破口,也是必须牢牢牵住的“牛鼻子”。

  村书记杨兆法也是“兵支书”,曾经的军人情结,让他们俩更好沟通、更有共鸣。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村里发展才有“主心骨”,组织的团结力、凝聚力、向心力就得靠严管厚爱来激发。党内制度要严起来,“三会一课”得规范起来,主题党日要经常性开展。两年多来,南蓉芙村共组织党员学习16次、上党课9次、开展主题党日17次。李大明还不断跑回“娘家”寻求帮助,信访局和村里两个党支部结成对子,局党支部书记8次现场办公,50余人次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赢得了村民的高度信任。

  村办公室年久失修,党员学习活动、便民服务都没有阵地。李大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就得多方争取支持。费了很多周折,他联系到村里在北京商会发展的爱心人士刘本法,筹资100余万元翻建村办公室。两个多月,700平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建成了。2022年9月15日,党员们第一次围坐在新建成的党员活动室参加主题党日,喜笑颜开,“这个中心建得好啊,多亏了俺们的第一书记!”

  党员是基层建设的先锋队,有后备力量才能梯次延续接茬,一届一届领着群众干。村里的31名党员,有的常年在外,不少在村的也年老体弱。李大明觉得这是一个“大事”,也是他“第一书记”的“分内事”。他留意观察,多方了解,先后培养了7名入党积极分子,5名后备干部,发展了2名预备党员,为村集体储备了人才,补充了新鲜血液。 

培植项目强基固本促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最基础的支撑。李大明深知没有产业带动,没有新的动能,富民强村只是一句空话。

  穷就要思变。开起头、启开步,党员群众才能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在派出单位的帮助下,李大明四处搜罗信息,与多家企业协商,最终与金葵农业达成农产品产销协议,实现当年投产当年受益。村西南有30余亩林地,40多户村民种植的杨树栽了七八年了,还只有碗口粗,没有见到多少效益。借力退林还耕村“两委””下决心土地流转,吸引在外能人开发建设科技观光农业园,集约经营发展有机旱稻,农户每亩年租赁费1000元,村集体年收入10多万元,实现了“双赢”。

  长期以来,村里回民群众有养牛养羊的习惯。因势利导,把传统产业做成优势产业,李大明一直在思考。他偶然听说费县种兔养殖项目做得风生水起,就组织党员干部、养殖户去实地考察、现场取经。看到大家都热情高涨,李大明就琢磨,得把公司引进来,建设一个分基地,做养殖业壮大的龙头。他多次与企业老板洽谈合作。村西南有4个闲置的养殖大棚,李大明做通村里的工作,盘活给企业使用,并流转土地80余亩,让利租赁费,为公司发展提供项目用地。诚心换来成果。2022年9月,国际顶尖的种兔育种项目——山东兔兔育种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动工,从事育种、养殖、肉兔加工和毛皮制造产业。李大明和村“两委”整天盯在工地上,帮助企业克服疫情、扫清障碍,加快施工,百余天完成棚舍改造、全自动设备安装和养殖区、生活区、办公区、道路硬化等工程建设,实现了9月开建、12月出栏见效的投产速度,项目一期投资7200万元,年可育种兔200万只,直接经济效益1.2亿元,还吸纳了130多名村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务工。今年项目二期投资1.5亿元,在垛庄工业园上马屠宰和肉兔深加工生产线,拉长产业链条。企业发展起来了,村集体也有了收入,仅土地租赁费就增收20多万元。

  李大明一鼓作气,协调公司和村集体探讨党支部领办养殖合作社,推行“育种中心+养殖小区+庭院经济”的“四联共富”模式,基地提供家庭式集装箱移动兔舍、幼兔、饲料和防疫技术,农户来散养、公司回收成品兔,几乎没有养殖的风险,群众都跃跃欲试。村民杨元吉在家里试着领养了幼兔230只,结果不到25天就出栏了,收益1608元,他私下里测算,“足不出户,农闲之余,即使一年出10栏的话,还收入一万五六千,是个好门路啊!”

培根铸魂 特色文化润民心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是乡村社会得以延伸的基础。到村以来,李大明深入挖掘村里民族元素,着力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居。

  回汉一家人,民族一家亲。村里要发展,回汉融合的氛围要加力。李大明筹措30余万元,在村里显眼的南街墙坝,一手立面改造成160米长330多平方米的民族友谊墙,成为旅游新地标、网红“打卡地”。建立了“红石榴”驿站,将回汉群众的心像石榴籽一样凝聚在一起。

  民国初年的清真寺、400余年的皂角树、百年古井、省级文物遗址,特别是1940年前后徐向前元帅两次入驻这里,亲自指挥鲁苏皖抗战,这些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红色文化都是独特的资源、宝贵的财富,必须深入挖掘提炼,一代一代传承弘扬下去。

  2022年,李大明垫资20万元,又筹资40余万元,在办公楼西侧建设了村史馆,展现南蓉芙村的百年发展史,引领村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涵育乡风文明,厚植家国情怀,打造南蓉芙人的精神高地。同年,李大明又对村口百年古井进行修葺,并在古井旁修建了一道50余米的文化长廊,将古朴的历史遗迹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展述习近平总书记的故事、南蓉芙村党员“红黄榜”和“红色先锋”、村规民约、善行义举榜等,展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硕果,引领村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铺画卷

  乡村要振兴,生态宜居是群众热切期盼。老百姓土生土长,都希望自己的村里美起来,生活得更加舒心。

  到村任职后,李大明就把改造村里的基础设施放在第一位。要干实事,就得争取项目,协调资金。两年来,李大明往返奔波城乡1.4万多公里,争取引进项目资金240余万元,硬化村庄路面7.7公里,改造排水沟和水利设施3500多米,安装太阳能路灯48盏,粉刷美化墙壁1万平,打造休闲广场5处,种植绿化苗木2万平方米,更换变压器3台,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铺展开来。

  环境大整治,建设美丽家园,大家都要共出一份力。李大明带头作表率,组织发动党员群众齐下手,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整治人居环境,清理“三堆”“五堆”,“美在农家”“美德讲堂”一系列活动开展起来。他还带领党员干部和村里的退役军人,成立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森林防火、困难救助、网格治理、法治宣传等工作。村里环境好了,矛盾少了,邻里和谐了,村风民风正了,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有效激发出来。

  金秋时节的南蓉芙村口,那一片规划有序、精心打造的“俺家菜园”格外抢眼,10余亩大菜园里青砖铺就的小路纵横交错,一排排竹栅将菜园分成整整齐齐的小块,不少村民正在小菜地里播种。李大明把村口原有的菜地和周边闲置的土地进行整合,打造了这处集约化的新菜园,不仅让每家每户都能分得一块园地,还扮靓了乡村颜值,成为集采摘、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新景点。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融入基层服务人民。11年来,李大明根植红色热土,饱含为民情怀,传承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以村为家、以民为亲,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南蓉芙村在他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也由全县落后村发展为文明先进村,先后被评为临沂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安先进村”“美在农家明星村”“民族团结进步村”等,村集体收入由5万元跃升到35万元。

  在荣誉和社会各界的肯定面前,李大明很谦虚,也很朴实,“当过兵,受过党和部队的培养,俺有这个觉悟,当好“第一书记”是我的本分。在退休之前,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当一届“第一书记”,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做出一点实事。群众认可我,就是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最大的荣光!”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部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