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在延安批判张国焘运动中,红四方面军在河西走廊的惨败与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错误一度被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很快得到纠正。1937年3月23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在通过的《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中,便将红四方面军与张国焘分开来评价,明确指出:“过去红四方面军所犯的错误,应该由张国焘同志负最主要的责任。一切把反对张国焘主义的斗争故意解释为反对四方面军全体干部的斗争,把四方面军的干部同中央对立的企图与阴谋,应该受到严重的打击。四方面军的干部是中央的干部,不是张国焘个人的干部。”同时《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也认为,红四方面军的干部中有“极少数国焘路线的坚决执行者”。4月24日,《党的工作》副刊发表《反对张国焘路线讨论大纲》指出,由于张国焘的路线在西路军的领导者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虽然向中央路线转变有些进步,然而并没有彻底揭发张国焘路线,没有执行中央路线与各种指示去转变部队中的工作,使西路军遭受失败。
改革开放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对于红四方面军历史的研究和宣传逐渐展开,对于红四方面军的评价也基本摆脱了此前的思维定式,不再与张国焘的错误捆绑在一起,而是回到历史的长河中重新定义。1991年,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对红四方面军作出了基本客观的评价:其一,肯定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斗争所积累的经验对“整个红军的战略战术原则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二,明确红四方面军的西征是“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其三,赞扬西路军表现了“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党史研究领域对红四方面军历史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评价也进一步公正。2002年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在原有基础上对西路军的贡献作出进一步肯定:“西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过中国共产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殊死搏斗中,西路军的广大干部、战士视死如归,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考察时深情地说:“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对西路军作出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