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以及正在西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卫立煌等10多人,并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提出八项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引起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应,形成了极其错综复杂的紧张局面。
12月23日,周恩来与张学良、杨虎城同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举行谈判。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六项主张,经过多轮谈判,南京方面基本同意接受这些主张,于24日达成了以周恩来提出的六项主张为基础的协议。
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再次向他阐明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真诚愿望,尖锐地指出,目前的形势是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必自速其亡;只有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才是唯一的出路。蒋介石表示接受谈判达成的协议,同意“停止‘剿共’,联红抗日”。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释放蒋介石的问题,东北军高级将领中争论很激烈。张学良认为事态严重,惟恐夜长梦多,决定尽快把蒋介石放走。12月25日下午,他在没有和周恩来商量的情况下,亲自陪送蒋介石回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发动与和平解决,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大胜利;使面临危亡的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由内战到团结抗战的历史转变。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作为西安事变发动者的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是功不可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