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之三
86次提“人民”!习近平这篇讲话饱含深情
“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结束时,他用“伟大、光荣、英雄”三个词,热情赞颂中国人民。
七千余字的讲话全文,“人民”一词出现了86次,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篇。
时光追溯到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也是在天安门城楼上,习近平赞颂:“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两个重大而庄严的时刻,两篇意义非凡的讲话,习近平都以“中国人民万岁”结尾,这足以凸显“人民”二字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满怀深情地说,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大革命失败后,30多万牺牲的革命者中大部分是跟随共产党闹革命的人民群众;红军时期,人民群众就是党和人民军队的铜墙铁壁;抗日战争时期,党广泛发动群众,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淮海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人民群众干出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是亿万人民群众主演的……
人民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就有着改天换地的伟力,彻底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面貌。
习近平在讲话中深刻指出,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
党的百年庆典,有一特殊的设计。从空中俯瞰,整个天安门广场的布置被设计成一艘破浪前行的历史航船。这寓意着中国共产党历经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构成这艘历史航船的主体是人民,而这艘中国巍巍巨轮承载的亦是人民。
我们党如何保持和人民的鱼水情深?总书记指出,对人民饱含深情,心中装着人民,工作为了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密切联系群众,坚定依靠群众,一心一意为百姓造福,以为民造福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情怀。
要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习近平强调,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习近平在讲话中号召全体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解读之四
九个“必须”,习近平反复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从1921到2021,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写下了一部百年传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百年光辉历程,反复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他用九个“必须”,指引出“开创未来”的方向。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1921年7月,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华民族这艘巨轮的跨世纪航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百年传奇的起笔。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站在百年重要节点,习近平深情赞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回顾历史,是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以九个“必须”,深刻总结百年奋斗经验启示,为“开创未来”指明了方向: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九个“必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科学回答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价值追求、理论指导、战略支撑、外部环境、力量来源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这正是我们要从百年历史的“教科书”中汲取的营养:“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据新华社
理论课
在磨砺中更加成熟自信地开创未来
我们党百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饱经磨难、历经风雨、敢于斗争,在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中实现自身发展、赢得人民信赖的奋斗史。回顾这一历程,深深感到我们党是一个任何敌人和困难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党,是一个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的党。党的奋斗历程深刻昭示,我们有强大的信心和底气,不怕任何困难险阻,没有什么坎能挡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这信心和底气,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握战胜风险挑战的强大思想武器。党的历史告诉我们,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就能保持与风险挑战作斗争的正确方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就能掌握战胜风险挑战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坚定信仰信念,就能铸牢战胜风险挑战的精神支柱。实践也一再证明,我们党总能战胜风险、力挽狂澜,主要就是因为结合中国实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这信心和底气,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获取战胜风险挑战的不竭力量。一百年来,我们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土地革命战争年代,我军官兵与人民群众一起打土豪、分田地。解放战争中,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广大群众紧密结合,一起进行作战和土改,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此凝聚战胜风险挑战的磅礴力量。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必将形成更为强大的合力,形成万众一心奔复兴的宏伟局面。
——这信心和底气,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始终保持战胜风险挑战的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忧患意识,是我们百年来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成功经验。“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在风险挑战面前,如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党的历史往往就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坚持把党的历史作为必修课,坚持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到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时刻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我们就会牢牢把握历史主动,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这信心和底气,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加强党的建设,着力强化战胜风险挑战的组织力量。实践证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战胜风险挑战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强化党的组织凝聚作用,汇聚了战胜风险挑战的磅礴力量;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建强了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中流砥柱,从而使党更加坚强、更有力量,更有条件和能力化解各种风险、力挽狂澜。
山高路远,道阻且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可以预料或难以预料的困难。越是改革发展、开拓创新的时候,越是面对困难挑战的时候,越要保持昂扬锐气,这不仅是寻求赶超跨越的矢志探索,也是一次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
我们必须在顽强奋斗中激发勇气,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勇气,做到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必须在艰苦奋斗中磨练志气,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同心同德,保持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保持埋头苦干、坚忍不拔的工作毅力,保持开拓进取、奋力赶超的远大志气,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去拼搏、去奋斗。必须在不懈奋斗中强化锐气,面对艰巨任务冲锋在前,面对艰难险阻奋战在先,不懈奋斗,敢作敢为,善作善为,在成绩面前不忘乎所以,在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以实际行动传递信心和信仰、凝聚奋进的力量。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在更多困难的磨砺中,我们的党必将变得更加先进、成熟和强大。(木子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