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7月25日,苏鲁豫支队第7大队和直属队在支队长彭明治指挥下,派1个连袭击日伪军小河洼据点,并在濉溪口击退增援的日伪军。
8月下旬,第7大队1营奔袭夏邑东部的太平集伪军据点,歼灭伪军100余人,并在夏邑日伪军800余人(其中日军100余人)前来增援时将其击溃,击毙日军40余人和伪军100余人。
9月,第7大队改称第3大队,又攻克了夏邑朱桥口和陈岗等伪军据点,10月返回永城县山城集。11月下旬,彭明治奉命率部返回湖西根据地。
1939年6月下旬,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梁兴初率第4大队返回陇海路北,在铜北马坡反击日军“扫荡”,毙伤日军100余人。9月初,第4大队在郭里集、南阳集一带反击日伪军2000余人的“扫荡”,毙伤其200余人,此后改称第2大队。此时,苏鲁豫皖边20余县成为抗日根据地。
8月,主持湖边地委工作的组织部部长王须仁以“肃托”的名义,逮捕地委干部学校教员魏定远,魏在遭受酷刑后编造谎言,诬称苏鲁豫区委为“托派组织”,并指认了很多“托派分子”。王须仁又利用苏鲁豫支队第4大队政委王凤鸣,开展大规模“肃托”运动,残杀了一批干部。
此后,王凤鸣不但不听冀鲁豫支队司令杨得志等人劝告停止滥捕滥杀,反而称鲁西南地委也是“托派组织”,要求将区以上干部交其处理,被杨得志等人拒绝,杨等人随即电告第115师并山东分局此事。但王凤鸣接到第115师和山东分局电报后,不但不遵行,反而伪造电报,继续捕杀干部,造成300余人被杀害,另有同样多的干部被逮捕判刑,连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梁兴初也被逮捕。苏鲁豫支队支队长彭明治闻讯后立即赶到湖西劝阻,仍未奏效,不得不电告陈光和罗荣桓。此即湖西“肃托”事件。
11月上旬,罗荣桓率师保卫队和特务营1个连赶往湖西,果断处理了“肃托事件”责任人,并释放被逮捕关押的干部。
11月下旬,彭明治奉命率直属队和第3大队返回湖西。12月袭击日伪军鱼台据点,并与增援的日伪军激战,毙伤其200余人,此役第2大队大队长刘忠英牺牲。
12月下旬,梁兴初率第2大队奉命调往鲁南,归第115师直接指挥,1940年4月编为东进支队。1940年10月,东进支队编入第115师教导第5旅,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1941年1月,教导第5旅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旅长梁兴初。1942年11月,新四军独立旅回归第115师建制,恢复教导第5旅番号。
1940年1月下旬,第3大队1营在鱼台至金乡的清河涯反击日伪军讨伐队500余人,歼其500余人后转移。
2月中旬,苏鲁豫支队主力挺进金乡、单县边区。2月19日,第3大队2营反击日军500余人的袭击,歼其100余人后撤离。3月6日,第3大队在单县侯楼、张庄一带反击进犯的顽军山东游击第7路军司令朱世勤一个旅,迫使其撤退。
4月初,苏鲁豫支队警卫营(欠1连)与苏鲁豫区委警卫营和鱼台湖西大队合编为苏鲁豫支队湖西大队。
6月初,苏鲁豫支队奉命南下支援新四军。6月10日,彭雄、张国华和邓克明率第343旅黄河支队5000余人从鲁西抵达湖西,接替苏鲁豫支队。
1940年6月初,苏鲁豫支队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率第3支队和湖西大队从单县与丰县间的朱集出发,南下支援新四军。6月23日,在萧县、永城边界的杜集歼灭日军1个小分队及增援伪军一部。7月初,在大董圩击退日伪军500余人的合击。
7月中旬,苏鲁豫支队主力进至皖东北的青阳、双沟地区,与苏鲁豫支队第1大队胡炳云部会合。此后,苏鲁豫支队奉命转向东北,挺进淮海地区,于8月初东渡运河,歼灭了阻击的顽军王光夏部,控制了淮海区。
8月16日,苏豫鲁支队奉命与八路军第2纵队第344旅687团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黄克诚任司令兼政委,苏鲁豫支队编为第1支队,司令彭明治、政委朱涤新,下辖3个团,原第1大队编为第1团(团长胡炳云、政委田维扬),原第3大队编为第2团(团长周长胜、政委冯志祥),原湖西大队编为第3团(团长余增林、政委罗有荣),全支队共9000人。
此后,第1支队建立了淮海区专员公署,吴文玉兼任专员,淮海区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
1940年10月,顽军韩德勤部3万余人进攻黄桥地区的新四军7000余人,黄克诚奉命率第5纵队南下支援。
10月4日,第5纵队从淮海区出发,第1支队分路南进,彭明治、朱涤新率支队部、第2团和第3团为左路,在涟水北面的鲁家渡封锁盐河,第2团歼灭顽军盐阜保安第8旅1000余人,相机占领白沙、阜宁、盐城和伍佑,第3团则随后跟进。第1支队第1团为右路,在涟水以南渡过盐河后,歼灭顽军盐阜保安第10旅1500余人,先后攻占益林、东沟、建阳等地。
苏北新四军在黄桥经激战,歼灭前来进攻的韩德勤部11000余人,10月10日,新四军北上部队与第1支队第1团在盐城和东台的刘庄、白驹镇、狮子口等地会师。此后,第1支队奉命归建第115师,编为教导第1旅,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政治部主任郭成柱,下辖3个团。
1940年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并于21日决定“歼灭省韩主力”,29日发起曹甸战役,教导第1旅奉命参战。
12月2日,教导第1旅1团攻占射阳镇,歼灭顽军韩德勤部常备第10旅698团大部。3月18日,教导第1旅2团攻克陶家林,歼灭顽军500余人;第3团攻克蒋营,并攻占崔家庄,逼近曹甸。
12月12日,陈毅下达总攻命令,教导第1旅1团负责攻击曹甸西北部,3团负责攻击西南部,2团与第5纵队2支队7团和3支队8团及9团负责阻击从车桥增援的顽军。
由于缺乏水网地区攻坚战的经验,进攻曹甸的部队伤亡较大,在部分部队撤离后,由教导第1旅负责围困顽军。
12月16日,教导第1旅奉陈毅指示撤至陶家林和射阳一带休整,不久又接到中原局不得撤离的电令,要求等待刘少奇到达再行决定,于是于18日再次返回围困曹甸。19日,刘少奇和陈毅决定部队撤离战场。
1941年1月20日,经中央批准,教导第1旅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共约8000人,担负淮海和盐阜地区作战任务。
1943年3月,中央同意山东分局关于与第115师机关合并实现一元化领导的意见,第115师和山东纵队的各旅各支队番号撤销,部队与二级军区和军分区部队合并,设立了6个二级军区,以朱瑞任山东分局书记,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兼政委,并兼第115师政委兼代师长,黎玉任山东军区副政委,陈光回延安学习,肖华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
教导第5旅部队也编入了滨海军区,番号撤销。教导第5旅旅直、第13团和第14团编为滨海军区第13团,梁兴初任团长,政委覃士冕。
1943年9月,滨海军区第13团兼第1军分区,梁兴初任第1军分区司令兼团长。
1945年8月,滨海军区第6团、第13团和独立第3团编为山东军区第1师,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参谋长李梓斌,政治部主任刘西元,后于11月挺进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