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学史知来路 崇军守初心>>正文
学史知来路 崇军守初心 (第92期)|沂蒙精神——建设时期:战天斗地改变恶劣生存条件
2021-12-16 15:45  

新中国成立之初,沂蒙山区山高土质差,河水经常泛滥。沂蒙人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精神,战天斗地,把革命精神转化成改变生存环境、整山治水的强大动力,使沂蒙山区成为上世纪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这其中的典型就是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厉家寨。

厉家寨位于临沂市莒南县境内,处于三山五岭两河之间,自然条件恶劣。上世纪50年代初,全村6000多亩可耕地被山岭、河沟分割得零零碎碎,有的十几块地才能凑成一亩。加上水土流失严重,这些土地既不抗旱又不耐涝,粮食产量很低。当年,厉家寨是全区72个村中最落后的。

1951年12月,厉月坤担任厉家寨党总支书记,开始带领大家改造家园。他组织互助组搞深翻地,到1957年6000多亩地基本深翻一遍。随后又打水井建水库,挖了一条长800米的深沟,用水车提水浇地400多亩,从此结束了厉家寨没有水浇地的历史。1955年,厉家寨由13个初级社合并成大山农业社,厉月坤任总支书记,掀开了整山治水、战天斗地的新篇章。经过几年奋力拼搏,厉家寨累计凿通三道岭,搬掉11个岭头,填平21个大水塘、300多道水沟,改修12条小河,把上千块横七竖八的小块地削高填洼,深翻整平118块大地,增加耕地面积192亩。1956年,厉家寨粮食亩产达到550斤,提前8年实现农业发展计划纲要的目标。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同志在《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大山农业社千方百计争取丰收再丰收》的报告上批示:“此件值得一阅。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当时,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正在北京举行,这份批示印发给了所有与会代表。厉家寨成为被毛泽东同志作出批示的屈指可数的几个村之一。

毛泽东同志的批示引发了全国性的“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大生产运动,引领了当时农业发展的模式。上世纪60年代,中国工农业同时树立了两面大旗,“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响彻南北。而“大寨现象”的成功缘起便是厉家寨整山治水改变自然的壮举。1958年、1965年山西大寨人前后两次前来厉家寨参观学习。1964年陈永贵在山东济宁作报告时称“有了厉家寨以后才有大寨,厉家寨治山治水整地是我的老师”。厉家寨的典型,鼓舞了当时全国人民改造自然的士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儿女以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创造性的劳动,在穷山恶水中展开了大规模的整山治水运动。到1964年,兴建大中型水库30多座,小型水库2433座,塘坝15600多座,改变了恶劣的自然条件,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今,这些水利设施仍在沂蒙大地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