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沂蒙精神沂蒙兵”万里行>>正文
沂蒙精神沂蒙兵 沂蒙精神我践行|红色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终生难忘的“851”
2023-06-16 19:45   在临沂

军队退休干部刘洪连一直珍藏着一张照片,这是1965年12月他与战友在北京“851”执勤点的合影。“851”是刘洪连军旅生涯的起点,也是他终生难忘的地方,给他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记忆。

军队退休干部刘洪连一直珍藏着一张照片,这是1965年12月他与战友在北京“851”执勤点的合影。“851”是刘洪连军旅生涯的起点,也是他终生难忘的地方,给他留下了许多难以磨灭的记忆。


1965年12月,刘洪连(后排左一)与战友在北京“851”执勤点合影。

1964年底,刘洪连参军入伍。1965年1月6日,乘火车抵达北京六王坟营房。新兵训练结束后,被编入北京公安总队的一个连队。刘洪连一边回忆一边讲述道,“我们的连队异常分散,我被分到了东坝附近的一个‘大兴’执勤点,这里离城50多里地,只有一排平房,驻有两个班。驻地周围是一圈电网,电网外面环绕水沟,再外面是一块块农田。”

执勤点之所以被称为“851”,是因为这里的通信地址是北京市‘851’信箱。”我上高中时就向往着北京,初到执勤点看到四周乡野的荒凉景象,心中难免有些失落。但是由于从小受沂蒙精神的教育影响,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和军营生活。

连里的老兵个个身怀绝技,大多是经过1964年大比武的尖子,有一套飞檐走壁的过硬本领。他们展示了利用墙角、竹竿上房及擒拿格斗表演,矫健的身躯和灵巧敏捷的动作,让新兵们非常敬佩。刘洪连暗下决心,要在军营中刻苦磨练自己,努力争当一名合格军人。

经过执勤训练,新兵们很快掌握了上岗前装子弹、下岗后退子弹验枪及交接班的基本动作,并且能独立站岗了,担负着门卫哨、瞭望哨及巡逻等警卫任务。“初次上岗,特别是独自在夜间巡逻,看到蒿草在风中摇动并听到簌簌作响,心里不免有些害怕。但是一周之后,便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消除了恐惧感,逐步爱上了这种站岗执勤的生活。”刘洪连警惕地站在警卫点的哨位上,逐渐体会到做一名警卫战士的责任与光荣。

1965年“五一”前夕,连队接到了一次外出执勤任务——到北海公园担负节日警卫。他们提前进驻公园,在一所空房子里打了地铺,并在这里召开了动员大会。会上,刘洪连代表新战士表达了完成好警卫任务的决心,受到了营首长的称赞。

“头一天傍晚,我们进行了清园,对公园的各个部位包括假山的山洞,都认真进行了检查。节日那天,当我站在哨位上,看到邓小平、陈云、罗瑞卿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群众一起游园时,心里既兴奋紧张,又无比激动和自豪。”时隔50多年,刘洪连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上中学时,刘洪连就喜欢写作。入伍后,他觉得连队的事情都很新鲜,更激发了浓厚的写作兴趣,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想记下来。刚入伍半年,就写了《我接过了这支枪》《我们是祖国的哨兵》等六首诗。团宣传股的干事来检查工作,发现刘洪连热爱写作,就调他到了团报道组。

1966年6月,北京公安总队改为北京卫戍区警卫第二师。当年10月,刘洪连又被调到连部当文书,11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我又被调到营、团、师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工作。起点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在‘851’学到的东西使我终生受益。”刘洪连说。

来源:“在临沂”客户端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