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324号
提案的答复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2022年以来,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教育部等中央部委,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教育厅等省级部门,先后出台了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和幼儿园任教的政策文件,我市根据上级政策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推动“兵教师”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全市在中小学等教育领域从教任职的退役军人超过2000人。其中,公立学校在职教师283人,2019年以来安置到学校的退役军人37人,在中小学开发设立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917个,大量退役军人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从事后勤、教育辅导、军训教官等工作。
一是积极宣传引导。借助“沂蒙军号”、临沂日报等平台和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宣传,在适应性培训、专场招聘会等场所宣讲,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到学校从教任职和报考教师资格证。目前,全市符合条件且有意向报考教师资格证的退役军人超过200人。
二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通过“框架协议采购方式”专门将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资格证)专项培训单独纳入了我市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目录,遴选了3家承训机构,专项从事教师资格培训、校园教官培训工作。鼓励支持退役军人参加教师资格证培训,组织免费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班。目前,全省首期退役军人教师资格证培训班在济宁学院举行,我市参训退役军人73人。
三是畅通进入渠道。定向安置。在制定全市退役军人安置计划时,设置岗位,鼓励退役军人到学校任职。2019年以来,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通过公开选岗到校任职37人。专项设岗。在年度教师公开招聘中,设置定向岗位,放宽年龄、学历要求,专项招聘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同时,注重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发设立退役军人专项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市在学校任职的在岗专项公益性岗位人员917人。定向招聘。通过专场招聘、岗位推荐等方式,鼓励退役军人从事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军训教官等工作。目前,全市退役军人创办或运营的教培研学等机构超过20家,专兼职从事相关工作的退役军人超过500人。
四是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沂蒙红色资源丰富、革命烈士纪念设施多的优势,规划建设或合作挂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其中,20余处被评为省级、市级教育基地。协助海军山东舰、80集团军等单位援建八一爱民学校12所。常态化开展“英烈文化进校园”“国防绿系上红领巾”等活动,组织老红军、老功臣等到中小学开展爱国教育,积极推荐优秀退役军人担任中小学国防教育辅导员,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爱国主义、国防教育领域的优势,不断筑牢学校爱国主义思想阵地。每年,累计送教入校、基地研学等2000余场次,受教中小学学生超过20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联合教育部门,细化落实政策,促进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支持退役军人优先担任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发挥退役军人优势,培养“政治信念坚定、使命责任强烈、作风素养过硬”的沂蒙学生。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扩大国家对退役军人到中小学和幼儿园任职任教政策的宣传力度,将政策解读纳入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课程,提高退役军人政策知晓率。
二是进一步组织培训。支持退役军人承训机构开展教育教学能力专项培训,采取项目制方式,联合临沂大学等高校组织退役军人教师资格证专题培训班,提高退役军人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进一步畅通渠道。积极与组织、人社、教育部门协调沟通,加大公务员、事业单位定向招录退役军人力度,畅通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途径。优化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设置,鼓励在中小学和幼儿园设置安全、秩序等岗位,选派优秀退役军人任职,充分发挥退役军人职业优势。
四是进一步整合资源。用足用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支持退役军人创办教育培训、实践研学、国防教育等社会机构。搜集整合招聘资源,充实“军岗”招聘专区,鼓励教育培训、研学实践等机构招聘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