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十六届三次会议第238号
提案的答复
临沂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红色基因富集区。革命战争年代,120万人拥军支前,21万人参军参战,10万名烈士血染疆场。全市现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4处、省级烈士纪念设施5处、市级烈士纪念设施4处、县级烈士纪念设施27处,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总数(含陵园内)达18150处。近年来,全市退役军人系统以全市优抚褒扬纪念工作“双精准”工作为抓手,在“摸底数、抓管护、建体制、建队伍、重褒扬”上聚焦发力,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做出彩,我市烈士褒扬工作焕发新活力。
一、摸设施底数,数据校核有保障
我市全力做好烈士纪念设施数据校核工作,针对设施基础弱、底数大等突出问题,参加了3次部里举行的线上专题培训会议,对照三个阶段工作目标,加班加点、尽职尽责地对数据进行实时跟进、全面检查,切实把好信息质量关,落实数据网络核定流程,共核定我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11个,县级及以上烈士纪念设施40处,烈士陵园(含烈士墓集中安葬点)44处,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总数(含陵园内)共18150处。2023年,市局对辖区内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进行了图册编制整理工作,对我市县级以上烈士纪念设施图文资料进行了汇总编纂,真正摸清了底数。积极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检察院、市财政局及市民政局等多部门印发了5项关于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的政策文件,为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作保驾护航。
二、抓设施管护,阵地建设有强度
烈士纪念设施镌刻着红色记忆,是革命历史鲜明的见证。为真正发挥出烈士纪念设施的教育主阵地作用,我市不断提升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水平,自退役军人局成立以来,持续做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工作,累计争取中央、省市级维修改造补助资金2460万元,争取中央专项资金3126万元,争取兜底线工程1730万元,为设施维护管理夯实了资金基础,全力提升我市烈士纪念设施整体面貌。有序落实全市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回头看”工作,召开全市褒扬纪念工作会议,总结推广全市零散烈士纪念设施“一平台一标准一办法”,积极争取省级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维修资金107万元,有重点、有侧重,推动我市零散烈士墓管护水平不断提升。做好县级烈士陵园氛围美化工程,指导蒙阴县、莒南县在辖区内4处县级烈士陵园内书写“英雄气”,营造“尊崇英烈、致敬英烈”的浓厚氛围,确保真正发挥出烈士纪念设施的红色教育阵地作用。
三、建体制机制,组织领导有力度
为进一步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在全市建立“赓续红色血脉 守护精神家园”烈士祭扫常态化工作机制,以每年清明节、“9·30”烈士纪念日为切入点,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结合工作实际,适时组织安排至少2次褒扬纪念活动。通过开展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蓝,为烈士敬献鲜花、擦拭墓碑、清扫整理陵园卫生等活动,形成以市局示范引领、各县区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充分表达对革命先烈们的缅怀、尊崇与哀思。清明节期间,全市14个县区、11个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积极行动、多措并举,严格贯彻落实祭扫“日报告”制度,组织开展迁葬烈士墓、植树活动、卫生清扫、鲜花祭扫等活动,全部开通预约祭扫、代为祭扫等业务,以文明、绿色祭奠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四、建服务队伍,真情服务有温度
积极做好“为烈士寻亲”常态化工作,热情处理外省市来函查找烈士信息,共为16名烈士找到烈士亲属。配合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数据校核工作,积极梳理我市烈士墓现有信息,主动对接有关地市为5位安葬在我市陵园内的客籍烈士找到了亲人,更加坚定了我市为烈士寻亲的信心。为有序做好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守护、烈士遗骸搜寻保护和为烈士寻亲等工作,市县两级成立了“为烈士寻亲志愿服务队”和“守护英烈志愿服务队”,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青少年,自觉加入到学习英烈、守护英烈的队伍中来,为全市褒扬纪念工作增添强大的生力军。清明节期间各志愿服务队共代为祭扫烈士墓3074座,代为祭扫烈士6115位,切实丰富了祭扫形式和服务手段。
五、强特色宣传,氛围营造有热度
为进一步深化我市英雄烈士文化宣传,自2022年以来确定每年9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为期一个月的“致敬英雄、礼赞英雄”英烈文化主题宣传月活动,全面展示沂蒙红色资源。各县区积极参与、组织开展了119项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全面展示沂蒙红色资源,我市经验做法在退役军人事务部网站上予以发布推广。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普法宣传活动,各县区积极开展普法宣传“五进”、走访慰问、烈士寻亲、志愿服务等活动386余次,在主要地方悬挂学习宣传横幅、分发宣传彩页和宣传手册65000余张,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刊登报道238篇。深挖烈士纪念设施和烈士事迹背后的精神价值及内涵,运用《沂蒙军号》电视栏目、“沂蒙退役军人之家”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加大对英烈故事的宣传推广,已报道40名烈士事迹,营造了学习英雄、尊崇英雄浓厚氛围。
六、相关建议答复
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烈褒扬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做好褒扬纪念活动作为一件大事要事。一是继续做好全市抗战烈士陵园、抗战烈士纪念设施摸底梳理工作,在原有数据的基础上,积极对接乡镇政府,会同党史、文保等有关单位部门,进一步完善信息数据,强化对抗战烈士纪念设施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二是强化对抗战烈士纪念设施的管护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全市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行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注重加强抗战烈士纪念设施日常管理和巡查巡检,实现规范整修和有效管护相统一,确保我市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到位,切实发挥好烈士纪念设施“铭记历史、缅怀英烈、教育后人”的阵地作用。三是继续深挖英烈事迹及精神内涵,探索方式方法,对接党史、文保单位按规定程序对部分墓碑、纪念碑进行抢救性文字整理,强化英烈文化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浓厚氛围。